“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招生背景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眼光、通晓国际规则和知识能力的优秀人才愈发重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加强国际组织等相关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为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向国际人道组织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用中国智慧和方案助力全球人道事业发展,红十字国际学院创办“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课程,帮助具有国际视野、人道情怀的中国青年才俊,奠定从事国际人道组织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素养。
二、招生要求
(一)范围和人数
面向全校在籍本科生二、三年级,招生人数约60名左右。
(二)英语水平
大学英语四级540分及以上, 或者大学英语六级425分及以上,或者雅思6.0分及以上,或者托福80分及以上,或者有其他相当英语水平的证明。
三、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学分 | |
第一学期 | 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 2 |
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 | 2 | |
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政策 | 2 | |
第二学期 | 国际人道组织及其工作 | 2 |
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 | 2 |
四、课程介绍
(一)国际人道组织及其工作
理解国际人道组织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本质特征
把握主要国际人道组织现状、工作特色和最新趋势
掌握国际人道组织工作特性,培养参与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二)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了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制度体系、基本经验、业务构成
了解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激发学生对人道事业的兴趣
(三)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
了解人道资源的概念与范畴、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掌握推进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工作的重要方法策略
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能力
(四)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
深入认知中国及国际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的发展状况与面临挑战
熟悉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的理论工具及其核心理念,并尝试在案例分析中应用
了解全球应急管理与人道发展体系发展的若干前瞻性问题,并结合制度环境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五)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政策
掌握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政策的概念、发展、基本原则和内容
了解当代人道局势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应对
扩大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人道工作实务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五、课程特色
以上课程安排为理论+应用的融合。“国际人道组织及其工作”“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是从事红十字+国际人道组织方向工作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政策”涉及红十字会及其他国际人道组织的核心业务。通过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的交汇,共同支撑本项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六、学术策划团队
(一)王汝鹏
中国红十字会原副会长
苏州大学客座教授
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
主讲课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二)刘选国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原党支部副书记
红十字国际学院副院长
主讲课程:国际人道组织及其工作、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
(三)师曾志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教研中心主任
主讲课程: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
(四)张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红十字国际学院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教研中心主任
主讲课程: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
七、教学专家团队
(一)马强
上海市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
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研究员
主讲课程:国际人道组织及其工作、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二)任浩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原部长
红十字国际学院“一带一路”人道合作教研中心主任
主讲课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三)齐中祥
沃民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研究员
主讲课程: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
(四)池子华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红十字国际学院红十字运动教研中心主任
主讲课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五)张孚传
浙江省红十字会人道传播与组织管理部部长
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研究员
主讲课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六)洪俊岭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原主任
红十字国际学院专家咨询委员
主讲课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七)徐诗凌
红十字国际学院讲师
主讲课程: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政策
(八)曹芦松
安徽省红十字会秘书长
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研究员
主讲课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九)谭渝丹
红十字国际学院讲师
主讲课程: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政策
(十)柯邱鸣(Pierre Krähenbühl)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
主讲课程:国际人道组织及其工作
(十一)奥嘉 (Olga Dzhumaeva)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
更多优质师资统筹安排中……
八、授课时间
课程以面授为主,在线课程为辅。上课时间:周六、周日上午09:00—12:00、下午14:00—17:00,具体排课周次另行通知。
九、课程考核
形式为开、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等,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另行公布。
十、修读证书
学生完成课程和实践活动并经考核合格的,将获得红十字国际学院颁发的《“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结业证书》,以及苏州大学微专业修读证明。
(一)学院不定期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学生需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满24小时方可结业,具体细则另行公布。
(二)课程学习结束后,依据实习单位岗位要求,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学校将择其优者推荐至国际红十字组织、中国红十字系统、国际人道组织进行专业实习。具体实习时间、名额和录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公布。学院保留对实习名额和资格确认的调整权利。
十二、优秀学生奖励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面向红十字国际学院专项设立“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红十字国际学院“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优秀学生评选管理办法》遴选优秀学生,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颁发奖学金。
十三、报名咨询
如有问题,请以“学院+姓名”实名加入QQ咨询群,群号704231497,后续事项将在群内通知。
红十字国际学院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