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领导力和创新力的人道公益高级管理者和慈善领袖,红十字国际学院联合红十字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人道公益领域的资深专家,举办“人道事务高级研修班(Executive Course on Humanitarian Affairs,简称ECH)”。
一、项目概况
研修班课程学制1年,共10次课,每月下旬周末2天(寒暑假除外)。
通过模块教学,由学院专兼职教授及邀请的国际国内人道公益领域著名教授、专家和公益慈善领袖授课,结合案例研讨、学员交流分享、著名人道公益机构参访、高端讲座等形式,探索人道公益慈善的创新,研修新时代中国特色人道公益事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论和实践,促进国际人道事务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课程采用中文授课为主,英文授课配中文同传。
二、招生方向
省级红十字会负责人,地市级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人;
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参与人道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与慈善家;
大型企业CSR及公益慈善部门负责人;
知名媒体负责人。
三、课程模块
1、基础研修课程模块
红十字运动概论
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概论
中国红十字运动简史
中国慈善简史
国际人道法
2、进阶研修课程模块
人道伦理学
人道经济学
国际人道局势和人道行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人道公益事业发展和国际人道合作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及中西应急管理体制比较
3、前沿研修课程模块
人道一线工作谈判能力
人道事务管理和领导力
人道资源动员概论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益传播与舆情应对
慈善信托与财富传承
四、师资团队
吉勒·卡尔博尼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
贾干·查普干: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
弗朗索瓦·比尼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原国际法与运动成员间合作部主任;
雨果·斯利姆: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原国际法与人道政策部主任、红十字国际学院兼职教授;
埃米·马丁: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厅亚太区代表;
李三古: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政府关系顾问;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文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人道法研究所所长;
池子华: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国际学院红十字运动教研中心主任。
师曾志: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教研中心主任;
孟凡明:国防大学教授、军事管理学院军事法治教研室原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红十字国际学院国际人道法与人道政策教研中心主任;
张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红十字国际学院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教研中心主任;
贾兵兵: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牙国际法学院理事会委员;
邓国胜: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金锦萍:北京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陈越光: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敦和基金会理事长;
黄志雄: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国际人道法研究中心主任;
朱健刚: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秋光: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慈善公益研究院院长;
黄浩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代理院长;
五、研修费用
培训费、教材费由学院联合发起人全额资助,往返交通费、食宿费由派员单位负责或学员自理。
六、授课地点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或红十字国际学院北京、南方合作校区。
七、报名及录取流程
申请者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报名表:
1.PC端点击https://www.wenjuan.com/s/zyuI73Z/
2.手机端扫描二维码
3.致电学院索取报名表(联系电话:0512-65232018,电子邮箱:yrhuang@suda.edu.cn)
填写提交网上报名表,或发送电子邮件至上述邮箱;
学院初审资料;
初审合格者面试;
评审委员会终审入学资格;
录取入学。
八、考试和结业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提交学业论文或调研报告,颁发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事务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九、联系方式
黄老师:0512-65232018;yrhuang@suda.edu.cn。
附:红十字国际学院简介
红十字国际学院由中国红十字会、苏州大学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创立,是一所专门致力于红十字运动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等的教学科研机构,是全球首个红十字专门学院。
苏州大学是国内较早从事红十字运动研究的高校。早在2005年,国内第一家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机构——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在苏大成立。2019年6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苏州大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京正式签署合作创办红十字国际学院协议。2019年8月31日,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学院以“共建共享人道教育”为宗旨,积极推动红十字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隶属于苏州大学的一所二级学院,同时挂牌“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院”。学院下设六个教研中心:红十字运动教研中心、国际人道法与人道政策教研中心、“一带一路”人道合作教研中心、“南丁格尔”救护教研中心、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教研中心和人道资源动员与传播教研中心。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面向红十字国际组织的本科微专业课程,开发设计不同类型的人道教育培训和教学课程,开展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及高级研修班等职业培训,逐步将学院建设成为红十字理论研究的高地、红十字人才培养的基地、红十字文化传播的阵地、中国人道事业的智库、红十字文化学术交流的窗口和国际合作的平台。
红十字国际学院将继续秉承改革创新发展理念,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扩大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加强策划和传播,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资源(发展联合发起人),面向全球启动人才招聘计划,制定激励政策,增强学院吸引力、凝聚力,为科研人员创造优越和谐的学术环境,以实际行动和成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一带一路”人道主义合作,为全球人道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